一、报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报利是一种语论工貝,通过报刊,了解国内外形热,传播正能量。把党和国家的重要信息通过报刋让园,让国知道,同心协力建设我们的国家。便我们国家更加繁荣冒盛。
二、中国社会近代化时间?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41年5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 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年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
1859年 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1861年 北京政变
1861年 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1911年 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 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 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 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 广州起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1928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
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三、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矛盾是?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改善人民生活和政治地位的提高扫清障碍,创造必要条件。
四、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趋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
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为止。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五、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因此,如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解决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问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统一。
六、启蒙运动对近代科学的积极作用?
启蒙运动对于科学的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发生于16~17世纪,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为代表,初步形成了与中世纪神学与经验哲学完全不同的新兴科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后经开普勒、伽利略,特别是牛顿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的推动,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一)背景:
1、16世纪末17世纪初,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不但动摇了上帝创世说,也启迪了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力学的质疑和实验思想的萌生。
3、伽利略基于观察、实验以及实验与数学相结合的科学研究,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4、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经济上的需要与力学有直接关系;
5、牛顿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形成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二)标志: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七、中国社会保障的作用?
答:1、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2、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3、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4、社会保障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社会保障制度在产生初期或许主要体现出稳定与调节功能,但发展到已经明显的具备了促进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是能够促进社会成员之间及其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使社会生活实现良性循环:能够加快遭受特殊事件的社会成员重新认识发展变中的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能够促进使社会成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提高;能够促进政府有关社会政策的实施;能够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八、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影响?
1840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逐步转变为封建统治者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个社会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决定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摆脱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道和压迫。
九、试述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探索的成就和意义?
农民阶级探索是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分配由于农民阶级落后性,其主张脱离实际,只能是空想。,太平天国最终失败,这是传统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导致的。
官僚地主阶级的自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的君臣也知道清朝的落后,于是一些有思想的大臣开展了洋务运动,中央以恭亲王为首,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主,开展洋务运动,开展实业,要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这样的实业都是官督商办,漏洞很多,再加上这只代表他们统治阶级少数人的利益,他们之间还互相倾轧,最终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愿望。
以康梁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有理论,知道国外的成功案例,想改变政治体制,改中央集权为君主立宪制度,但是他们忽略了中国国情,以及顽固派的强大力量,再加上怂恿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可想而知,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最终为变法而献身。
无产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遵从马列主义,根据中国国情出发,诞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并且发动群众,赢得民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而打败所谓的三座大山,建立人民的国家,所以这是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这不是以前那几次所能做到的。共产党成功是历史的必然!
十、近代中国社会包括哪些主要阶级?
中国近代四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社会各阶级救亡图存的历史,所以了解中国近代史,就一定要了解中国近代社会所存在的几大阶级:
地主阶级:在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占有了全国大多数的土地和财富,其救亡图存的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农民阶级:在封建社会占据人口大多数的阶级,但只拥有很少的生产资料,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同时遭受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其救亡图存的目的是改善自身的经济政治地位。
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之后而产生的阶级,诞生于18世纪40-50年代,最早出现于帝国主义在华企业之中,人数较少,但是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备最彻底的革命性。
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之后而产生的阶级,诞生于18世纪60-70年代,最早出现于沿海地带,后于无产阶级而诞生,人数较少,受到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双重压迫,故而同时具备了具备革命性和软弱性。
这四大阶级就是近代中国本土的主要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