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腾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是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盐城市盐都区新区裕新一组翰林壹品城2幢106室(B)。
盐城腾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0903MA1XE86H44,企业法人董鹏,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盐城腾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教育咨询服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艺术(辅导)培训;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及其他大型活动组织、策划,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展览展示服务;公共关系服务;市场营销策划;教育软件研发、咨询、推广服务;会议服务;环保工程、网络工程施工;计算机软硬件、文具用品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盐城腾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美国本科毕业,回国好找工作吗?
现在出国留学人数比较多,回国的人数也很多,留学生没有那么稀罕了,就是说国内企业对于留学生并没有那么看重了。不是相对于“海归(龟)”还有个词“海待(带)”,就是留学回来找不到合适工作,待业状态。
现在的留学生回国工作并没有太多优势,除非你是全球顶尖的那些名校,出身高贵。如果只是美国普通学校留学回来,我说的普通学校就是美国Top 100之外的学校。不少学校的名字国内的HR并不熟悉,认知度不高的话,应聘时候并没有太多优势。
本科在国外读,就是说对于国内的情况并不了解,也没有大学的各种校友资源,也没有太多社会实践经验,学习的很多都是理论性的东西,直接上手还有困难。我接触过一些本科留学回来的学生,优越感很强,但是不太接地气,什么事情都拿国外的作比较,这也不是故意的,可能就是一种习惯,毕竟在国外学习生活了4年,有些习惯很难一下子改变。
找工作,主要是两方面的技能:一是你的专业技能,二是你的soft skills,包括沟通技能、人际关系技能、表达能力等。专业技能能力当然是最重要的,如果专业厉害,就是有优势。
如果是名校,找工作肯定没有问题。如果是Top 100的学校,应该问题不大,如果100之外的学校,就放低自己的要求,先从基层做起,不一定是大企业。先适应中国的社会,你是在中国读的中学,适应起来并不难。
中国的经济还没有那么坏,找工作不是个问题,但是找好工作,就需要有竞争力的。
感谢邀请!
留学回来的人多了,竞争也大了,招人的企业的选择多了呀,如果只是去混了学历回来,你能确保工作还好找吗?薪资待遇对得起你付出国的钱吗?
对于这个问题,知乎上的大神给出了精彩的回答,今天就分享给大家。
1)首先把“海归”归类成一种人是不对的,海归里也有各种不同国家、不同层级、不同专业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或者说,海归的共性在多年前被放的太大,当初只要能出国的就是人中龙凤,甚至都是各领域的专家,现在时候不同,出国越来越容易,在说共性的前提下,更要强调不同人的个体差异了。
2)不管是海归还是土著,不管是985、211还是一本、二本,一般这些纸面上的东西能把一个人送的最远的距离就是通过网申或者笔试,到面试的时候一个正常的面试官着重看的还是个人的能力,尤其是硬性的技能,可惜留学经历给人最大的收获大多数是软性的实力增长。这条可以理解为名校海归在求职初期阶段是有优势的,也可以理解为到了求职后期看的还是个人能力的差异。
3)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期在8月到12月之间,面向的是应届生,也就是正在上大四的学生。而海归一般的毕业时间大多数是6月,少部分是12月等。哪怕6月毕业的一般也不会立即回国。所以对于海归来说,首先回国找工作能不能被当做应届生对待是一个很多人忧虑的问题,其次就是很多海归都会错过校招期(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开启了海外招聘流程,在海外投国内工作因为不能参加笔试面试等,可行性几乎为0),且这些人也很少会有机会或经历去各个学校参加校园宣讲会招聘会等,所以在时间点和资源的角度来说,海归都是弱势群体。
4)人在大学的时候能做好选择想好出路是件很难的事情,大多数人的脑子里毕业的方向就是考研/保研、留学、公务员或找工作,殊不知留学或读研只是一个找到更好工作的方式而已,这些都是过程和手段,最终的结果还是要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很多海归在大学的时候要保证高GPA,要考托福、GRE,还要做科研项目,要准备申请等等,大多精力已经被耗光,根本无暇去做职业上的准备,比如实习等等。而实习经历反而是找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对比于很多名校生在本科的时候专注于积累实习经历的,海归就又有了一个决定性的劣势。不过话再说回来,现在北京上海的学生比别的地方的学生找实习都容易了上百倍,这也造成了哪怕北京上海地区的二流学校的学生也可能比其他地区一流学校学生更具有竞争力的情况。这种经济发展结构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极其不公平的。
5)由于海归们能力的参差不齐,很多公司已经不盲目迷信海归,甚至于会觉得海归没什么了不起,或有“这些人只是花钱去镀金”的一种类仇视心理。而除了哈佛、斯坦福等等名校,其余的好学校大多时候国内企业的HR并没有那么了解,而且一些海外的实习、项目、课程设置等和国内的完全不同,对于不了解的领域HR很难做比较或判断。比如我当初回国找工作觉得简历上最出彩的是几份管理咨询相关的实习,但是到了一些公司面试的时候,对于不了解这块领域的人来说,管理咨询的实习经历反而可能是减分项。所以如果是要去投行或咨询等比较高端的公司,海归其实还是有明显优势的,他们的付出和经历也可以被比较公平的衡量和比较。
6)国外的项目绝大多数情况下要比国内的学习要累,要看更多东西,对知识掌握的宽度和广度等要求更高。但大多数时候应届生招聘招到公司里的人是不需要用那么多知识的,所学知识和所做事情完全无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所以企业会挑更好用的人,他们对国内的学生更了解,觉得国内的学生更肯吃苦,工作的时间可能维持的更长,期望的待遇更低,也就是更好用了(何况现在很多清北复交的人都有很多海外交流交换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海归本身也是没有什么优势)。
7)现在每年都说是最难就业年,其实我觉得对于每个人来说找到工作从来不是难事,有很多工资三四千的工作,有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机会,只是越来越少人愿意去而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找到更好的平台,这本身是一件好事。而海归群体的这种觉醒意识更浓烈,所以绝大多数海归回国都在北上广,都去争最好的公司,最好的职位,或者都会更着眼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国内的最好的学校里最好的人也一样,和国内的这些人比起来,仅一个海外学校的文凭也是完全没有优势的。
8)最近看到一句话是“眼界开阔了,但能力没有跟上”,我觉得这也是对海归的一个比较适合的评价,海归普遍比较着急,也比较自负,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海归是有自负的本钱,比如更懂得国际化标准化的东西,更懂一些管理知识和概念等,以至于很多国内的企业看到这样的海归会觉得不接地气或太傲气,总而言之还是“不好用”。
很多人觉得海归要求的薪金太高,但其实我认识的很多海归都已经把标准降低到了6000左右,这实在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哪怕要求在一万左右,和一般五十万以上的留学成本来看也不算什么。从某个角度来说我很理解海归们对薪资的要求,那不是他对自己能力的盲目自信,那是因为家庭初期成本的投入反过来都压在他们的肩膀上。不过其实海归的软性能力还是有价值的,所以我认为海归回国的第一份工作不应该着重看起点的高低,而应该看发展曲线斜率的大小。
另外,很多人觉得海归已经没有优势就不出国了,这就像很多人觉得会英语不是优势就不学英语了一样短视。当大多数人身上都具备某种技能或经历的时候,这项技能或经历本身就不再是优势,但当你连这种基本的技能或经历都没有的时候,你就反而有了劣势。所以该出国还是要出国去看看,短期内海归会在国内社会比较挣扎,但长期来看,未来还是属于有更宽广视野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