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那么多国外疫情控制不利以及排外严重的消息,还有很多视频都说很多成功人士都没送孩子出国留学,如果我没在国外,估计也吓得不轻而改变主意。
但实际上并没有宣传的那么严重。媒体想吸引眼球,都会有些夸大。
比如我在德国,就没有感觉到疫情,更没有排外,只是人们见面不再拥抱贴脸,而改成调皮地撞拳碰肘了。小孩子还是满地爬到处摸。
就是感染了新冠,也大都不治自愈,像一场感冒。有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原本就只有半个肺,得了新冠,没几天就好了。
我在疫情期间,去年去了匈牙利两周,今年刚去过西班牙一周,平日里网球骑马高尔夫从未间断,除了不能去餐厅里面吃饭,生活基本受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上街游行抗议的原因。
当然,疫情以来大家都注意个人卫生了,这是个大好事,但如果从此活得谨小慎微畏首畏尾,就太可怜了。
教育部提出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我们还有必要出国留学吗?
我先说一下我身边的情况,然后再发表观点。目前,我有两个表妹在美国留学,一个外甥女在加拿大留学,还有一个表妹英国留学两年制金融硕士回国已在上海陆家嘴券商工作,另外由于工作原因,身边同事海归博士一大堆。
由于出生的晚,两个表妹和我年龄差距比较大,和我外甥女年龄大致差不多。首先,三个表妹是我小姨家的,家境富裕,在上海有一套别墅,人民广场有一套房子,上海其它各区房子数量不详。三个表妹基本上学习都一般,甚至直说就是拼高考上不了好大学的那种,父母用钱堆出国。我外甥女是我表姐家的,中国北方小城市土豪,家族在当地包工程,做小贷,房子和车数量不详。外甥女厌学,7年级开始被我表姐送到了加拿大,一路读到大学。
再说说我身边的海归博士同事,大多数是国内985或211学校本科,去国外读研究生。赶上了五年前国家政策面的一波小红利,人才引进回国,在上海按照工资划分,基本上属于中产。
简单总结,两种人出国留学,一种拿钱堆,另一种靠读书。前一种出国就是为了混一个文凭,回来以后工作都被父母安排好了,或者根本不用工作;后一种是为了前程,生靠自己拼。论实力,海归里有优秀的人,但是与海归经历关系不大,换句话说,这种人在哪都是牛人。论利益,主要看国家政策导向,如果给海归发红利,戴高帽,那全是人才;如果没有了政策倾向,靠实力回国拼,那么。。。以前看过一个统计,海归回国就业,从事最多的行业是留学中介。
《中外合作办学与继续出国留学》
这个问题既提出来,就不管是坑是壶,也要来侃几句,提一提了。
教育部提出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就跟当初外贸部提出中外合资办企业是一样的。目的无非是引进国外先进的、有益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师资人才。来弥补我们这方面的不足。而我们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体制确实又存在着某些关键领域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状况。
中外合作办学,目的就是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但是这样的目的能否达到,就要看能不能招(挖)到真正的世界一流高校的一流师资,尤其是一些大师级人才。钱,现在对我们来讲,已不是大问题。而这些人才招(挖)来以后能不能适应我们的教学环境,会不会水土不服,能不能人尽其才,发挥出预想的为我们的高校培养出高等级人才的作用,则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了。因为,它不像合作企业,只要有钱赚就行如此简单。
至于实行中外合作办学以后,是否就完全不必出国留学,尤其是到教育、科技前沿的美欧一流大学留学,这就是两个在相当长时间内关联度较低,也互不矛盾的问题。
因为,不论是合作办学也好,出国留学也好,出人才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是创造培养人才新渠道,后者是利用现成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