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美教育体制上的差异最先影响了我—美国的高中没有文理分科,而且在计算总成绩GPA的时候没有主科与副科的区别;每个年级也不是整齐划一的上课,而是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来选课,鼓励学生去挖掘、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因为学的是自己喜欢的课程,哪怕再难也爱学肯学,这样学习就变得轻松和简单了,是热爱而不是负担。
另外一个不同是相对于中国老师们相对单调而死板的教学方式而言,美国老师们的授课风格更加多样化。在生物课上,老师讲课为主,提问为辅;到了历史课,老师则让大家多思考,多发言;而数学课上,老师则因材施教,在帮助所有学生掌握教学大纲中的所有要点的同时,鼓励层次高的学生自行学习,或是在他的辅导下学习更具挑战性的知识。
虽然美国老师们的授课方式各不相同,甚至有些老师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他们的教育理念当中,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通过自己的教学以及对学生人格的渲染,让学生能够最终成为对自己有信心,并拥有独立思考与判明是非能力的人。我在美国上高中一年多来,从老师那里听到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你做的非常好”,以及“我希望你们能往深处思考”。
而在中国,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老师往往很难在课上发挥出自己的教育风格和理念,即使有也非常有限;而在激励学生思考这一方面上,中国的老师们可就逊色很多了:在理科课上,老师的目标不是“让学生拥有理性思维”,而是“让学生拥有强大的解题能力”,换言之,就是“让学生找到‘题感’,形成不同的定向思维”,而在更加强调批判性思维的文科课上,国内的绝大多数老师们的目标也依然是向学生们灌输解题方式,以求中高考时能拿到更多的分数。
我在我的母校—北京市海淀区一所中学上学的时候很幸运,因为我遇到了一个能开导学生思维的数学老师,以及立志教会学生们批判性思维的历史老师和政治老师。只可惜,那位数学老师在我初三的时候不得不在中考的巨大压力下低头,转而向我们灌输解题的思维定式;而对于我的历史老师和政治老师来说,在应试的压力下,同学们都要忙着主课考试,能够认真地听每一节她们讲课的人,全班不超过五个(以一个班四十五个人计)。
对于中美教育的文科而言,接受美式教育的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完胜接受中式教育的学生;但是对于理科而言,美式教育与中式教育各有利弊—接受中式教育的学生的基本功扎实,但在遇到真正需要发散性思维的解答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而接受美式教育的学生的基本功普遍较弱,但在遇到需要发散性思维的解答题时,有时会想出令人大吃一惊的解答方式;除非你要以做学问位为业,对于理科而言,美式教育的利大于弊。
在美式教育体制下,每个学生的成绩记录是录像式的,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和考试都会得到重视,每一次作业、考试的成绩都会记录在案,在总成绩里占有不同的权重,成绩的好坏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期末总成绩;平日里,每次作业都会被量化、归档,美国老师能十分客观地计算学生的日常成绩;学生必须在最后期限前上交作业,否则就会被扣除相应的分数(在我的学校,一般迟交要扣三十分,有些老师也会扣除五十分)。
这样的话,老师既承认了学生们的付出,也起到了惩罚的作用;而期末考试成绩仅占学期总评成绩的百分之二十,美国的这个考评体系全程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不能够以临阵磨枪的方式,靠考试前突击复习冲刺来提高总成绩。而在中国如果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不够理想的话,就意味着他们一学期的努力也就付诸东流了,平时的作业成绩得不到合理的对待和归档,当在老师计算日常成绩的时候,一般都是以他对学生的印象为主,主观地评分。
而对于学生迟交作业一事来说,老师的惩罚措施要不然太重,比如说直接记零分,要不然没有处罚。对于直接被记零分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而对于没有受到惩罚的学生来说,他们就失去了一次领略自己的过错所带来的痛楚的机会。中式教育系统下采用了照相式的考试方法,到期中期末一考试,分数一出就是这个学期的总成绩,没有反映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对照比较,美式录像般的成绩记录方式更能客观公正体现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状态。
学校教育的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良好品质的树立和培养。如果说良好的教育为一个人的成功提供基础和机会的话,那么这个人的品格则直接决定了这个人能否抓住这样的机会,对他人尊重和做人的诚信是基本的立身之本。
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品行教育。在课上,老师会教育学生们尊重他人。他们不仅希望学生们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认真倾听,还有就是十分期望学生们尊重老师和他人的工作成果。而在这方面上,一直自称为“礼仪之邦”的我们中国人就逊色了许多。举个例子,在美国,当学生们写探索性论文时,他们要引注他们用到的所有文献,甚至包括微博(引注一般包括两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在文中指明引用或借鉴的位置,另一个部分是在整文后对整个文献的出处,作者等基本信息的标注),而且学生们在引用或借鉴时会十分小心,因为稍不留神,他们在文章中的引用或借鉴就会被说成是抄袭或剽窃,从而永无翻身之地,因为美国人把信誉和尊重看得很重。
然而到了中国,引用别人的文献是很少有人标注,这就给了学生们“别人的脑力工作成果不需要被尊重”的暗示,而这种暗示,则导致了现在社会上对别人的脑力工作成果的不尊重。
中美学校育人方式对比——我在美国高中留学的体会
与中国学校和家长普遍期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能够出人头地不同,美国的学校和家长们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领导。
有趣的是,美国人眼中的“领导”与中国人眼中的“领导”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在美国人心中,一个leader,也就是领导,并不需要真正成为一个团队的头领,但他应该有优秀的品质,强大的气场,并且各种情况下能够身先士卒,乐于助人,并且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别人做正确的事;而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领导就是一个团队的头领,就是一个被服务的对象,他需要干的事就是指挥他人,然后自己独享其成。
其实在英文里专门有一个词形容这种人,这个词不是“leader”,而是“boss”。
正因为整个美国社会对领导才能的重视,美国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领导力的培养。绝大多数美国中学都会设置领导才能课。虽然这节课是选修课,但是许多学业顾问会“强制”他们心中的“精英苗子”们上这节课。
但是到了中国,学校并不给学生们提供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即使提供了,由于不是主课又会有多少学生去认真地听课呢?
美国学校不仅设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而且也重视在课余生活中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例如我之前建立了一个乒乓社团,遇到过有关领导方式的一些问题,当我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但又觉得无从下手的时候,我向我的生活老师求助。
他首先肯定了我的工作,给我分析情况,再对我这个问题给出了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让我结合具体形势,自行选择。他在帮助我解决问题的同时,鼓励我,并且培养我的领导经验,从而提升我的能力,经历了一些波折我在我们学校建立了乒乓球社。
与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育人理念十分独特,而这种十分独特的育人理念培养出了美国一批又一批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