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总要经历一些事情,就拿升职来说吧,只要有上进心的人,都会希望自己能从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我也不例外,也同样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有机会成为竞争中的胜利者。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故事,就是我两次参加公务员竞争上岗考试的经历,一次失败,一次成功,希望我的故事能给朋友们提供一些启示。
第一次参加竞争上岗考试
那还是在2007年,我在基层当一名普通民警,由于平时工作勤奋努力,加之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获得过不少奖项,以为这次竞争上岗轻松能够竞聘成功一个机关副科长职位。
第一关笔试,几乎考了满分,感觉题太容易了。
第二关面试,两道陈述题,面对多位考官,一气呵成,现场打分也挺高。
第三关是群众评议,结果让我非常意外,排名竟然在后几位。
第四关是组织考核,最终我落选了。
落选后的反思:
面对周围那些表现平平的同事,皆一个个都成功突围,而我仍然原地打转,我开始怀疑自己,我都哪出了问题呢?通过反复的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职场社交出了问题。因为我平时属于不太爱走动的一个人,只喜欢埋头干工作,而不愿意参与应酬活动。没有社交应酬,自然与领导接触的少。
要好的同事私下劝我,想进步你得平时下功夫,如往领导办公室多跑跑,以汇报工作为名义。如往领导家里跑跑,利用过年过节的时候。如请同事们吃饭,联络一下感情,相信你会赢得好人缘。还有没事打打麻将玩玩牌什么的,都可以增进你与同事的感情,最终融入不同的圈子里。听同事说这些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这些东西我皆不擅长。
第二次参加竞争上岗考试
在我的职场规划中,原本没有第二次,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历后,我决定放弃再参加类似的考试,因为我不想改变自己,大有置身世外的观风景之状。然而,快到报名截止的时候,分管领导坐不住了,找到谈话,劝我给领导个面子。因为新任领导只看才和能,也想启用一些年轻人,以完成新老更替。听分管领导这么说,我就同意了。
第一关笔试,只答了60分题,空40分没答。
第二关面试,两道陈述题只答一道,满分为50分,得了49.79分。
第三关群众评议,我压根就没有去与理会。
第四关组织考核,最终我成功了。
成功后的总结:
这次我采取的是逆向思维法,因为压根就没有想参与竞争上岗,自然心态特别好,并且是有选择性完成笔试和面试。笔试只答60分且一分未丢,把一张试卷几乎当成了书法作品展,连我自己都想收藏起来。
在面试这一关时,主考官是党校的一位老师,看我只选一道题,重点提醒我,15分钟内两道题必须要完成。我一笑,未回应,而是把选择的这道题用5分钟构思,用10分钟来陈述,思路清晰,论证严谨,一气呵成。
至于群众评议和组织考核这两关,对于我来讲,我是什么人大家都知道,关键就看领导的态度,用的是什么样的人。因为我选择的是一个技术很强的岗位,并且只有一个人报。所以,才会以风轻云淡的姿态面对这次考试。最终总分出来时,我的成绩并不差,看来领导们为我的分数真够操心的。
结束语:
人在职场,当你想实现自己晋职目标时,可能会被个性所累。就如我,本身就是一个不擅长职场社交之人,如果在第一次经历失败后,就怨天尤人,可能从此就颓废了,你即便再有能力也不会用你。
好在,我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当调整好心态后,反而在第二次考试时,只选择一部分题答,并且要答的非常漂亮。因为特殊领导必然会关注你,研究你的试卷,研究你的口才,分析你的能力等。第二次之所以成功,恐怕我就得益于抓住了领导和考官的心理。
有些时候,在职场上晋升,凭真本事成功的机率会大一些。如果再研究透规则,恐怕你成功的指数会更高。要说有多难,全然在于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晋升,以及你是否做好了失败后接纳自己的心理准备。
(1)南加州大学楷维留学指南:
1999年春,我收到了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BA项目的录取通知书。此前在中科院读硕士时,曾经获得美国某大学数学专业博士项目的offer,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三天后决定放弃,因为心有不甘。
欣喜之余,有个大麻烦亟待解决:钱从何来?三年频繁跳槽的经历虽然收获了目标——MBA,但我没有积蓄。
读名校,贵人相助出门靠同学朋友!有的主动伸出援手,有的是我上门求借。出发前,回老家跟父母告别,父亲背过身去擦眼泪。印象中,坚强的父亲只在爷爷过世时掉过一次泪。家里尽力了,帮我借了2万元。
战略上,我很乐观。一方面,我坚信读书是回报率最高、最可靠的投资,何况是MBA项目。另一方面,从农村一路奋斗到北京,我自信有足够的抗压能力。战术上,只能硬着头皮上!
交了学费、租了房子,入学三个月后就断了粮。我坚决不打工,因为和学习相比,时间花在打工上太不值得。靠着拆东墙补西墙,终于熬过了第一年。生活虽然节俭但也算不上艰苦,甚至时不时去China Town买点菜,请同学们吃饭。
撑到最后几个月,我想到了徐小平,就是当年新东方、现在真格基金的徐小平。我鼓起勇气给他发邮件,求借几千美元。他回复,不方便。我死缠烂打,说你一定要救我,助学是最大的积德,何况加拿大顶级名校毕业生不存在诚信和偿还能力的问题。
哈,我撼动了大善人徐小平。
关键时,耍小聪明幸运的是,我发现了学校信息系统的一个漏洞,得以修双倍的课程,在同一时间段串两个教室。凭借在国内打下的坚实学术基础,考试成绩依然优秀。就这样,我用14个月读完了两年制的MBA项目,可能是麦吉尔大学历史上毕业最快的MBA学生。
头条的征文,勾起了我对这段美好经历的回忆,对恩人们的回忆。
十多年后,我再度留学,前往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教育学院院长Karen Symms Gallagher博士童年丧父,寡母带着她和弟弟艰难度日。在邻居、教堂、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她一路读到博士,得以有机会“为下一代重塑公共教育体系”。
在接受Crosscut Public Media专访时,Gallagher博士用两条经验总结了自己的奋斗人生。共鸣之余,献给跋涉中的年轻人:
永远保持远大理想,永远乐观进取;无论何时何地,不要羞于求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