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语言要过关,最起码敢说、敢问、敢交流。
其次,每个学校都有中国同学会,加入其中,多和学长取取经。那些建议不要和国人交流,说啥不利于提高语言的,咱们也得考虑先立足后再考虑提升的问题吧。
第三,学会观察,学会包容。去国外留学,普世价值观就不一样,不要一味的否定他人,更没必要一味地谄媚。咱们去学习的就接受各类思维方式,取其精华,形成自己的思想和体系。
第四,最开始的时候,有时间和家人朋友多保持联系,多交流。远在国外的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身后有默默支持你的父母亲朋。
第五,第一学期选课不要选太多,可以选一些相对容易的课,也给自己适应环境一个缓冲。
最后,如果学业上遇到困难,多和教授交流,第一时间把你的疑惑电子邮件发过去。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老师都喜欢勤学好问的学生。如果努力后还是跟不上,就和学校的国际生顾问老师交流一下,看看是不是drop掉,让他们从专业角度给出一个方案。(这些资源都是免费的)
总之,相信自己的能力,过了一年后,你会觉得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事儿,(ง •̀_•́)ง
北美留学回来之后是不是更难找工作了?
北京新东方学校北美项目部史禺老师回答:
学生和家长也许会比较困惑:如果我留学了,应该是“高大上”才对啊,为什么反而比不出国更难找工作啊?
我们不讨论靠关系进入政府或者国有企业的人,因为这些人只需要那张文凭即可,大部分海归毕业后回国会进入到企业中,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那么,这些企业的HR们,在看到你的简历或者面试的时候,因为你是海归,他们会想到什么呢?
第一,因为你是自费留学,意味着你家庭可能比较富裕,即使不是官二代或者富二代,家境应该也还不错。HR普遍会认为,家庭富裕的人一般不能吃苦也不够努力,尤其是对公司的激励机制不敏感。对于家庭不富裕的人或者有经济压力的人,会为了钱而拼命工作,但对于那些家庭富裕的人,涨500元绩效远不够买一个高档包的,哪有什么激励效果啊。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找一个珍惜这份工作的人肯定比找一个有没有这个工作都无所谓的人合算。所以“新鲜”海归和国内本科毕业生,国内本科毕业生的优势更大一些。
第二,如果你是海归,则意味着你的稳定性会差一些。当然,这是应届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但是,海归更加不稳定。因为你的同学更有钱,更有社会关系,所以可能发展得更好。人之所以产生不稳定是因为对比,所以当你的海归同学们混得不错,你则无法安心本职工作,换工作的可能性更高。
第三,因为你是海归,意味着你可能比较麻烦,在国外就读本科的学生尤其如此。中国的商业环境是灰色的,没有绝对的黑与白,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其实90%的外资企业在中国都亏损严重,主要的原因是外国人无法牺牲自己的道德底线来迎合中国的灰色商业环境。而在国外学习过的人,接受到西方的教育,比较容易变成“愤青”,无法像“土鳖”一样在灰色环境中生活得自由自在。因为海归是“高大上“,所以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劳资纠纷,则更加容易付诸于法律或者仲裁,为企业造成更多麻烦。所以即使一定要招没有工作经验的,干脆找一个国内的本科毕业生更省事。
企业以上的想法和联想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多年经验和教训重复和强化的结果,时间久了,就形成一种惯性思维(英文叫做stereotype),很难打破。当然,以上的这些考虑基于一个考虑,就是“新鲜”海归和国内重点大学毕业生水平差不多。但如果“新鲜”海归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新鲜”海归还是更有优势。但实际情况不是不是这样呢?
首先,我们看看英文水平。我面试过无数“新鲜”海归,英文水平高的非常少,尤其是英文的写作水平。现在出国留学的中国人多了,尤其是读会计或者金融专业的,一出国,就混中国人的圈子,结果造成毕业的时候的英文水平甚至不如刚来的时候。你是海归,面试官会对你的英文水平预期更高,结果“新鲜”海归们的英文还不如“土鳖”。就像如果我面试一个有3年以上留学咨询相关经验的人,我会问一些很专业的问题,但如果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即使是同样的问题,我的预期会低很多。所以如果是海归,但是英文却达不到预期中的海归的英文水平,你肯定比国内重点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难找工作。
其次,我们看看专业的问题。有过多年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其实本科或者硕士读什么不太重要(某些很专业的内容除外,例如技术型专业,研究类专业等),实际上,无论是“新鲜”海归,还是国内应届毕业生,在工作实践中都要重新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