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以赴美攻读研究生,硕士、博士、硕连博
在中国打开大门后的十来年,赴美留学大军主要都是攻读研究生的。其中,有些是获得奖学金的。获得奖学金的条件主要是看你的托福成绩、GRE成绩,大学期间的成绩和课外活动,在研究方面有些自己的东西,以及推荐信等。
奖学金通常还包括提供助教(TeachingAssistant,简称TA)或 助理研究(ResearchAssistant,简称RA),每周要工作20个小时,主要就是帮助教授做事。做TA,要给大学生上课、改作业,工作量逃不掉。但做RA,则完全取决于你的教授。
国内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加上专业上的较为突出的成绩,即可申请美国大学,包括私立和公立大学的研究生奖学金。全额奖学金足以覆盖学杂费和生活费。若是部分奖学金,也很好,毕竟大大减轻了财务负担。国内毕业前一年,就可以申请了。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有奖学金。
最好在选读中国大学的专业时,就要考虑那些美国提供奖学金的研究生专业。
二:赴美读私立大学本科
为什么要一定要读私立大学而不是公立大学呢?因为,美国的公立大学都是州立大学,其经费来源主要依赖所在州的税收。美国公民或者永久居民,居住在州立大学所在州至少1年以上才可享受学费优惠,即付州内学费(In-State tuition),每年约1万美元左右。
外州的居民和外国人,则需要支付约2万多到3万美元。因为这些学生的父母没有在该州缴过税,没有贡献,自然没有福利。而且,州立大学即使有各类奖学金,也只限于授予美国公民或者永久居民。但是,私立大学则不同,其经费来源主要靠捐款和学费。所以,不管是州内居民还是州外居民,甚或是外国居民,一视同仁,支付一样的学费。
每年约3万到5万美元。学费如此之贵,美国普通百姓都望而生畏,中国普通百姓何以能够承担?
美国的私立大学,特别是名校,为了吸引优秀学生,会提供奖学金给经济困难的学生。如同学费一视同仁,奖学金也是一视同仁的,也就是说,不管你来自何方,你都享有获得奖学金的等同权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哈佛大学。哈佛向全世界的优秀学子敞开大门。任何人被哈佛录取读本科,就可能获得奖学金。标准只有一条,家庭收入。现在的标准线是:年收入不超过6万5千美元。低于这条线,哈佛提供全额奖学金,支付学生在读期间的所有的学杂费、住宿、膳食、体育馆和医疗保险,甚至包括放假时看望父母的飞机票。
若高于这条线,则按年薪的很小比例,支付少量费用。如,年薪高达16万,才付大约1万6千美元。中国的普通工薪家庭,基本都在6万5千美元这条线下,所以,孩子一旦被录取,自然而然地获得全额奖学金,家里根本不用掏一分钱。入读私立名校则需要各方面都非常优秀,才会被录取。
简单地说,主要看四个方面。一是高中成绩,二是SAT成绩,三是课外活动,四是个性、特质,比如领导才能、爱心、毅力等。美国名校不喜欢只会考试的孩子,所以许多高考状元反而被拒之门外。
三:获得经济担保读大学
这里的“读大学”,包括私立和公立大学,读本科或研究生。
大学申请人若非优秀学生,只要符合基本条件,美国的大学也会录取,但没有奖学金。
如何让签证领事相信你有经济来源支持读书期间的所有费用呢?这就需要递交一份担保书(Affidavitof Support),亦即I-134表格,由你的有点经济实力的亲友填写签字,承诺愿意承担你的留学费用。
改革开放后的几年,“万元户”差不多就是今天的土豪了。绝大多数人的月薪都只有几十元人民币。根本无法凑足赴美留学的天文数字。那时,没有奖学金的人,就是用亲友担保书的方式赴美留学的。但是,实际上担保的亲友并没有掏钱。那么,那些留学生的学费、生活费从何而来?你可能读过当年的电影明星陈冲留学美国在餐馆打工的新闻。
是的,没有钱的中国留学生就是通过打工的方式,艰辛地挣来学费和生活费的。当年,影星都能做到,今天,有志于留学美国的年轻人也应该吃得起这份苦。
四:到美国读公立中小学
为什么必须是公立中小学?因为,美国公立中小学是免费的。对美国公民、对永久居民是免费的,对居住在美国的外国人的孩子也是免费的。
符合入读美国公立中小学的条件,就是父母至少有一人住在美国。可以是在校学生,比如博士生;可以是持工作签证在美国工作的;可以是访问学者。那么,其孩子就可入读公立中小学,分文不收。若收入有限,还可享受学校提供的免费早餐和午餐。当然,父母签证结束了,要回国了,那么孩子也只得离开学校。
好处是,孩子具有美国中小学的学习经历,将来申请大学可大大加分。
孩子到美国读公立中小学,全都靠“拼爹”或“拼妈”。通常,最可行的是,爹妈寻找美国的有关自己从事的专业的空缺,而后递交求职申请。若被聘用,即可办工作签证赴美,家人是可以随同赴美的。
有一技之长的,比如,电脑工程师、会计师、数学老师等,都可以试试寻找美国的招聘广告。当然,英语必须过关。获得美国工作签证后,若公司(学校)想永久聘用,会协助办绿卡。那么,孩子以后读大学就享受跟美国人同样的权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