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理解两个概念:第一个:学历(本科)是衡量知识分子的标准么?第二个问题:知识分子是怎么定义的?或者说什么是现代的知识分子?】
先从第一个问题来理解:不可否认学历是衡量知识分子的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只能是标准之一,所占比例略高至少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拥有逻辑判断能力的基本素养。
首先我们来看看我国对于培养本科毕业生所需要达到的要求及标准:国家标准。具体的大家可以搜寻一下最近的论文,类目和要求写的非常之详细,至于很多杠精非要拿朋友、兄弟等等周边的例子来举例,那只能说明你不合格,你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本科毕业生,至于解决方案国家已出台:比如华科的本科自动转专科毕业等等。
简易来说:通过学历我们可以判断他/她是否有成为一般知识分子的可能,学历是第一步,这种认知是来自于社会认知,也就是所谓的普世价值观,至于很多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本身学历并不高,但自身成就很高的人我们把他们称之为“人才”也就和一般知识分子这样的概念无关了,这类人如:韩寒等。
接下来我们谈谈:知识分子是怎么定义的?
我们先来看看知识分子的行为:知识分子喜欢搞懂一个问题,而不是解决一个问题。这句话本身含义不言而喻,贬大于褒,但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知识分子的特性,对知识的渴求,这是衡量其是否是知识分子的标准之二。
在成为一个知识分子之前,你首先要成为一个准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是我刚刚想到的,它的意思是,你虽然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但是你已经可以像一个知识分子一样思考。就像打游戏,要先在新手村攒够经验才能转职。
知识分子的思考方式是什么样的,我简单提几条: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最重要的。简单解释下:对于一个问题,你解决到了哪一步,你就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别人你解决到了哪一步。当你不能确定的时候,你必须说“有可能”;当你的观点不是被普遍接受时,你最好说“我认为”,当你提出主观看法时,你应该说“我猜测”;当你谈到别人的观点时,你可以说“某某认为”;当未来存在变数时,你应当说“截至目前”;当一个问题大家没有达成统一意见时,你可以说“目前尚无定论”。当你不知道的时候,你必须说“我不知道”。
2、证据说话多说一句,很多人心中的证据其实不是真的证据。一般来说,不能作为证据的有:门户网站上的新闻、知乎上的回答、找不到作者的网文、我有个朋友balabala,等等等等。
3、讲究逻辑简单解释下。很多国人对于逻辑有误解,典型的误解之一就是有人会觉得“我是学理工科的,我怎么会不讲逻辑呢?”
1、知识型知识分子的条件就一条:有知识。怎么叫有知识?就是在某个领域内,你比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多很多。高中生一般离这种知识分子非常远。通常,起码你要读完本科读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然后再到大学或研究院任教,主要忙三件事:读书、上课、写文。当你桃李满天下,别人写论文都要引用你的论文的时候,你就是知识分子了。除了学者之外,有的编辑、官员、教师、记者、律师、医生、工程师、技术员等,如果他们在自己的领域有很多知识或者经验,虽然不像学者那样钻研深入,也可以称得上知识分子,他们的贡献甚至可能更大。
2、社会型知识分子的条件则有三条:
1)有知识跟上一条的“有知识”要求基本一样,但是,对学历通常没有要求。因为你可能通常不需要做科研、写论文。
2)关心社会看到了社会的种种问题,你要想:我看到的是不是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个?这件事的受益者和受损者是谁?为什么受益为什么受损?我作为一个社会人,我该怎么做?我做不到,能不能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做?做完的风险和收益是什么?这样值不值?这样的意义何在?我所做的,符合伦理么?别人做的,符合伦理么?
3)能把自己对社会的关心和思考表达出来有一定的演讲、写作、社交能力。这三样能力要达到多高嘛,我认为,大概是:演讲达到能上电视的程度,写作达到文章可以发表的程度。社交能达到,如知友佐藤谦一说的,知道“如何不卑不亢的請求別人、如何同樣謙卑的助人、如何保持教養的同時交換利益和資源”的程度。
实际上,从一个准知识分子成为一个知识分子并不难,可以说,只要你肯努力,早晚有成功的一天。演讲、写作等技能,都有系统成熟的训练方法,持之以恒,几乎必见效。而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个准知识分子则非常难,因为你要克服很多人类天生自带的属性,比如冲动、偏见、自大、懒惰。它们每一个都是拦在你路上的boss,往往可以轻易秒杀你,而战胜他们的难度越大,你获得的经验值就越多。这些boss不是杀完一次就完了,你可能要在一生之中不断与它们周旋。
为人所诟病的“民科”和“公知”,就是在没有做好准知识分子的准备之前,匆忙想转职成知识型或社会型知识分子的例子,他们没有完成好该在新手村完成的事。而真正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无论你是否来自民间,无论你是否在公共话题上发声,都应该在新手村攒够经验。
所以,不要急着转职,多在新手村练一会。
本科毕业生绝对是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