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钱老的学识和地位在美国也已经比较高了,钱学森回国,脑子里的东西,足以把中国的军力大大提升。如果没记错,当时,美国把钱学森一个人可抵一个师。足以见得钱老回国的作用多大。
有一部电影就是专门讲钱学森的,如果有兴趣,看一下电影,基本可以还原当时的情况!
1955年,在美国FBI眼皮子底下,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巧妙配合,通过瞒天过海之计,成功给祖国寄出了求救信。
陈叔通在接到信后,立即将信交给了周总理,毛主席和周总理指示要全力营救钱学森。
美国海军某高级将领说:“无论在哪里,钱学森都值五个师,我宁愿枪毙钱学森,也不愿意放他回去祖国!”
1935年,24岁的钱学森开启了留美之路,并迅速取得了骄人的研究成果。钱学森,浙江杭州人,1934年,23岁的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随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清华大学第七界庚子赔款留美学生名额(共20个名额)。
1935年9月,钱学森顺利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主攻航空方向。仅用了一年的时间,钱学森就取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接下来,为了更好地深造,他又考入了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攻读博士,他的导师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冯·卡门。
1939年,年仅28岁的钱学森,同时取得了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博士学位、数学博士学位,并跟冯·卡门共同完成了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建立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
“卡门—钱学森”公式的建立,为早期飞机克服热障、声障等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也为世界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时的钱学森,虽然只有29岁,但他已经成了全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在他的主持下,美国制造出了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但钱学森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他又开始钻研火箭、导弹、固体力学等多个领域,他的导师冯·卡门,后来曾这样高度评价钱学森:
“我的朋友钱学森,绝对是一位超级天才,他在二战期间,对美国火箭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一流的火箭专家。人们常说,是我发现了钱学森;其实,是钱学森发现了我。”
在二战期间,德国研发的V2导弹令以美国为首的反法西斯国家非常头疼,于是美国就专门成立了导弹和火箭的研究机构。
钱学森以其丰富的学识和刻苦的钻研精神,为美国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美国第一代火箭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在德国战败后,美国甚至派钱学森以美军上校的身份,前往德国参与审讯“火箭之王”冯·布劳恩等科学家。
可以说,当时的美国对钱学森非常重视,甚至给了钱学森最高级别的通行证,享有海陆空安全通行权,钱学森不但享有自由出入五角大楼的权限,还可以参与绝密军事项目的研究,比如:曼哈顿计划。
在1947年2月,麻省理工学院聘任年仅37岁的钱学森为终身教授,这个终身教授能够享受的福利待遇非常之高,并且极难获得。
钱学森在美国(右四)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钱学森激动得彻夜难眠。在美国看来,钱学森一定会选择留在美国的,因为美国有别的国家难以比拟的进行科学研究的软硬件条件,并且美国许诺了钱学森难以想象的远大前程,但这些名利,在钱学森看来,一切都不过是浮云,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钱学森没有在美国存保险金,因为他的根在中国,钱学森后来曾对人说:
“我在美国的20年,一切学习和研究,都是在为回国做准备,我要学习更多的知识,这样有一天当我回到祖国后,才能更好的为祖国人民做贡献。”
钱学森提出回国申请后,一波又一波的人前来劝钱学森,他们不断地用名利、地位、金钱诱惑钱学森,但钱学森的态度始终非常坚决。
劝不住钱学森回国的热情,美国便找茬软禁了钱学森。劝说和诱惑不成后,美国捏造了“间谍”罪,对钱学森展开秘密监视,同时废除了钱学森的高级权限,使得钱学森不能再进入研究室,他们暗示钱学森只要留在美国,一切待遇立即恢复。
1950年8月23日,钱学森以回国探亲的名义,带着全家准备登机回国,但随后美国移民局,就以钱学森携带绝密文件的莫须有罪名,将钱学森一家非法扣留,并强行将其送回加州理工学院。
1950年9月7日,美国FBI在逮捕钱学森后,就将他关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响尾蛇”岛上,在那里钱学森遭受了巨大的折磨。
为了从心理上击垮钱学森,FBI故意不让钱学森睡觉,连续审讯钱学森10余天,并在晚上的时候,每隔15分钟就会用警棍敲打监门,让钱学森睡不成觉。
这种非人的折磨,让钱学森在短短10余天的时间里就瘦了20多斤。
在钱学森被FBI逮捕的同时,加州理工学院的诸多科学家开始为钱学森鸣冤,甚至联合上书美国国会,对FBI的暴行表示抗议。
最终,美国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得不在1950年9月22日,在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募集上交了1.5万美元保释金后,允许钱学森保释回家。
虽然钱学森回到了家中,但他的人身自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从1951年开始,FBI对钱学森实施24小时监视,要求钱学森每个月都要到移民局登记一次,并且保证随时传讯随时到达。
由于钱学森研究的是高精尖领域,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对于他的研究来讲,更是毁灭性的灾难,钱学森为了使自己不落伍,开始研究起全新的工程控制学领域。
一来祖国需要这样的研究领域,二来可以告诉美国,自己已经转变了研究方向,进而减轻FBI对自己的监视,为回国创造条件。
钱学森确实是伟大的天才,在那种环境下,他孤身一人,在工程控制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于1954年完成了30万字的《工程控制论》一书。
这本书一经出版,立即引发世界轰动,因为钱学森的研究,标志着工程控制学的创立,钱学森也成了工程控制学的开山鼻祖。
虽然在科研道路上,钱学森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但回国的愿望却始终没有实现,这不禁让钱学森异常苦恼,不过很快转机就来了。
在苦恼之际,报纸上的一张照片让钱学森有了主意,他想出了瞒天过海之计送信回国。1955年5月,夫人蒋英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张祖国天安门城楼上的照片,在那张照片中,她惊喜地发现了钱学森的太老师陈叔通。
陈叔通当时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钱学森的爷爷曾经是陈叔通的学生,所以钱学森在小时候曾多次被爷爷带着去拜访过陈叔通,钱学森称陈叔通为太老师。
蒋英把照片给钱学森看过后,钱学森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漫天过海的计划,即大信套小信的方法,他让夫人蒋英给远在比利时的妹妹蒋华写了一封信,把自己的信藏在里面,通过蒋华将这封信邮寄到父亲手里,再由父亲转交给陈叔通。
为了使这封信更容易被放行,钱学森特意让蒋英用左手模仿儿童的笔迹在信封上写寄送地址。
信写好了,如何才能避开FBI的监视将信投入邮筒中呢?一旦FBI看到钱学森或者蒋英邮寄信件,肯定会拆开仔细查阅。
1955年6月15日,钱学森和蒋英出门逛街,FBI在看到后,立即紧随其后进行监视。
等到了一家商场外面时,钱学森假装走累了,在商场门口停下来站了会,而蒋英则迅速进入商场中,就这样两人突然分开了。
由于FBI的重点监视对象是钱学森,而钱学森又站在门口,所以就没跟着蒋英进入商场,只是留在外面严密监视钱学森的一举一动。
蒋英进入商场后,趁无人监视的空挡,快速地将信件投入到了商场的邮筒里,随后又特意逛了一会儿商场,才出来与钱学森回合,两人继续溜达了很久,转身回到了家中。
由于蒋英投递信件时,FBI并没有看到,再加上是儿童笔迹,邮寄地址又是比利,所以这封信很顺利地邮寄到了比利时。
身在比利时的蒋华,在看到里面的内容后,立即明白了姐夫的意思,她很快就将钱学森的信邮寄到了钱父手中。
陈叔通在接到这封信后,立即将信交给了周总理,周总理在看过钱学森的信后,立即指示要全力营救钱学森。
在周总理的指示下,祖国用在朝鲜战场上俘虏的11名美军飞行员换回了钱学森。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向我国提出了遣返11名美国飞行员的请求,周总理指示王炳南大使,向美国提出允许钱学森一家回国的要求。
美国代表约翰逊在最开始还装傻,说钱学森在美国生活得很好,并不想回到中国,所有想回中国的留学生,美国都已经放回去了。
没有办法,王炳南大使直接拿出了钱学森的信,当众拆穿了美国的谎言,一时之间,约翰逊尴尬至极。
随后,约翰逊立即将此情况向美国国内做了汇报,美国认为钱学森已经被软禁了五年之久,或许已经失去了科研价值,就同意了用钱学森换回11名美国飞行员的要求。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终于登上了回国的归途。
总结:
钱学森的归国之路艰辛而又曲折,但他却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信念。
回国后的钱学森,在新中国薄弱的科研条件下,他发挥自己的所学,以崇高的热情参与到中国的航天事业中。
钱学森是“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
2007年,感动中国组委会在授予钱学森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曾这样评价钱学森: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这样的钱学森值得我们每一个国人为之骄傲,向钱老致敬!向这样伟大的科学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