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留学热进一步升温,留学年龄提前化已经成为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但是很多学生和家长却忽视了低龄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确定因素,低龄留学需仔细斟酌。针对此现象,留学专家列出了几大美国高中留学的认知误区,供您参考。
误区一:寄宿家庭都“经过严格考察,很好很善良”。
近几年,美国各地区私立高中出现财政紧张,使馆签证也逐渐放松,出国的人数激增,仅仅两年,在美留学华人增长了百分之五十,到达了十五万。
留学生的“孤独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寄宿家庭,反应的问题大致以下三类:
哪里也去不了——住在郊区彼此与朋友相隔遥远,没车哪里也去不了,而每次跟寄宿家庭说要让送,人家可能并不愿意;既然出不去,只能在家用社交网络来消灭寂寞,这时有的房主又开抱怨,甚至有些会直接把你网给断了;
吃不饱——由于美国家庭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除了整个周末只吃两顿以外,每顿还限量,如果你饿了的话可以偶尔把冰箱里速食品拿出充饥。但是这种饮食习惯让很多留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饿着了。
吝啬,挑剔,神经质——寄宿家庭因为也有自己的生活,有时会让你感觉他们承担了责任又不想负责,不让你开车,不希望你参加课外活动(不想接送你),就算你每个月交的“寄宿费”再多,也在花费上对你挑三拣四,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洗发水”:去超市买洗发水,价格四到六美元不等,如果你挑六美元的,就等着住家哀声怨气地唠叨一个晚上吧。
误区二:家长不考虑孩子的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要出国,而你非要硬生生地送出去的话,不管对于自己还是孩子,都不是一个负责的态度。
很多家长只看到“出国”二字的光鲜一面,看着周围同事在一边各种炫耀而生出羡慕之心,或自己孩子成绩不好就衍生出留学就能解决问题的念头,这种时候时候往往家长都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出国的共同点就是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举目无亲。或许对于一个18岁的成年人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一个14,15岁,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时常会衍生成一场心灵上的折磨。很多独生子女来到美国,会发现不再可以随心所欲,要洗碗,要洗衣服,会发现社会交往并不是那么容易,知心朋友少,没有可以依靠的肩膀,会发现学业压力比想像当中的更大,两周读一本自己大部分形容词看不懂的长篇小说,当着全班用PPT演讲,会发现无法向父母诉说心中的痛苦。
在国内拼得是体力,在国外拼得就是心理适应,抗压,调节能力。所以在出国留学之前,成安提醒家长和学生,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误区三:先出国,其他再说
很多英语不好又想出国的人总是这样安慰自己:“先读语言课”,其实由于语言障碍,对在国外留学的同学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专家建议英语不好,出国这件事真的不要想。
美国好的私立高中一直把录取分数定在托福100左右是有原因的,很多曾经SLEP(另一种美国私立高中录取时候的参考考试分数,比托福简单的多)考满分的去美国学的也非常吃力,很多人怀有美国高中很简单的幻想,但事实并非如此,没有坚实的英语基础让你比在国内上学压力还大。
英语不好还出国的一般的下场就是和中国人扎堆,身在美国,依然二十四小时说中文——美国的学校里有四,五打中国学生,一年中从来没有和美国学生说过一句话,时常打电话给父母以交学费为由骗钱挥霍——某北京高帅富更是创造了春假九天花8000美元的记录,令人发指。
误区四:在美国上学有利于未来大学考试
大家似乎都觉得在美国上学的中国高中生托福和SAT考得都相对更好,其实不然。虽然只是根据各中介资料和自己亲身经历得出此结论,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样本相对较小,不够严谨,但也有参考价值。
通过各种途径对一部分“出国党”和“国内苦学党”进行调查比较,发现反而在国内为出国备考托福,SAT的成绩都相对更好一些,尤其是那些靠高三学年休学来准备考试的,刻苦程度远超在美国读私立高中的。无论是托福班,还是SAT班,从美国回来的学生不像这些刚刚从中国高一,高二解放出来的孩子们这么爱奋斗,爱吃苦。
基于以上几点,成安的留学专家建议,出国留学,不要率性而为,盲目而行,要在了解自身的情况之后,以求学为目标,并做好了各种准备。以上简要介绍了出国留学的几个误区,对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可以借鉴一下。
原文来源:
赴美国高中留学的认知误区有哪些?
本文原地址:http://www.yingtanschool.com/lxzd/162678.html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