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是中学教师,月薪4000美元我刚来还没有工作,我们的房子也有泳池,(花了5000修的)草坪大概有足球场大小,我自己种了很多花,还开了2块菜地,现在送报纸没有报童了,有专门送报的车,美国的物品比国内的便宜(相对工资来说!)这里的孩子奶粉10-15美元一罐!罐装可乐4元1箱,5升的大瓶可乐1块钱,好点的耐克和啊地的鞋子30-50,我老婆一年的工资可以买3辆一般的汽车,奔驰350才3万3,我和我老婆两人有3辆车,有辆是备用的,我老婆年薪才4万,像你说的中产阶级25万的话钱都用不光,天天都可以旅游了!(城市有泳池的很少,一般在好点的小镇几乎家家有草坪泳池!)
美国人是不是都很有钱?
如果从人均GDP来比较,2009年美国人均45989美元,而中国人均只有3744美元,美国是中国的12倍多。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人是比中国人有钱,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上美国照样有有钱的,也有没钱的,照样有世界级大富翁,也照样有流浪汉、乞丐。不仅是美国,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是这样,有有钱人也有穷人。近年来的经济危机,美国许多按揭购房者一夜间破产,房屋被收回,成了无家可归者。
美国人真的排斥外国留学生吗?
Delaware大学的一位中国学生诉苦说,在一门课上,教授无视她的问题,只听美国学生的问题。在另一门课上,她参与一个小组的计划,但大家对她熟视无睹。表面上欢迎,实际则搞另一套。这些经历让她终生难忘。类似的经验积攒起来,就更把中国学生逼到一起了。
这类牢骚,在老一代留学生中并非没有,但相对比较少。而且总发这种牢骚的,最终事业不得志的比较多。要知道,老一代美国留学生的境况要艰苦得多。当时中国属于赤贫的国家,这些留学先驱也是赤贫之人,去美国仿佛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时美国人对中国也远没有现在的尊重。
另外,他们的文化准备也比较少,英语不如年轻一代好。凡此种种,都影响了他们进入美国社会的信心和能力。但现在看看,他们大多数在美国安家立业,事业成功。
我并不想否认这位中国学生的牢骚的根据。但是,根据我个人经验的判断,更大的可能是她初来乍到有些文化上的误会,或者把偶然的事件夸大成普遍现象。
美国有许多问题,但毕竟是个移民国家,对移民或外国人还是颇为接纳的。我的一位朋友在香港、新加坡生活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到美国,住下就不想走,宁愿放弃香港、新加坡更好的机会。她的理由很简单:她的英语不好,在香港和新加坡感到抬不起头来,在美国则一点也没事。
许多中国人其实都有同感。象我这种学英语晚的,口语很差,现在回国讲英语也有压力,但在美国就没压力。只要你能表达,美国人一般不会因为口音而变成势利眼。这里确实是个兼容并包的大熔炉。
许多刚去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恐怕低估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当你觉得自己说得很清楚时,听的人也许还糊里糊涂。我刚来美国时把tradition(传统)念成transition(过渡),错了一年也不自知,而那一年我还特别喜欢讨论“传统”的问题。听者怎么可能明白呢?那些没有太多和外国人接触的经验的人,更是不知所措,只好选择躲避了。
教授有特殊使命,在课堂上往往要借着回答某个学生的问题说明自己的几个要点。如果学生的问题言不及义,只好绕开,以保持课堂的效率。作为学生,最好的策略还是课下一对一地追问。另外,如果平时不参加社会活动,和同学没有建立什么纽带,上课一起做计划也难免感到孤立。
当然,有时你会不幸碰到不友好的人。对方并不是因为你的人种和文化对你有恶意,而是不喜欢你本人。所有这些,都不构成躲进中国人的小圈子里的理由。
其实,对来自不同种族、文化、国家的人有陌生感、隔膜感,乃人之天性。出国留学的目的之一,难道不就是跨越这样的鸿沟吗?几年前,我班上一位优等生告诉我,她家三代人,都住在一条街,从来没有出去见过世面,二十岁以前准生孩子。
她是第一个例外。我们中国人谈起美国来,心里多少都觉得人家很不得了。其实,普通的美国人,许多就是这种很闭塞的小老百姓,和外国人接触信心不足。他们见了你板着面孔,也可能是心里紧张、不自信。你主动一些,对方经常在第一时间就满脸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