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出国之前,就要把眼界放宽
出国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拿了再高的分也无须沾沾自喜,要时刻将眼光放在自己的未来。出国前夕,如果有时间,可以多阅读一些书扩展自己的涉猎。要知道在美国读书最大的痛苦不在于单词不会,而在于文化不通。多一点阅读的积累,就是向一个未知的文化接近了一步。
2、不要过分依赖教材中的习题
依赖习题,你可以凭借托福、SAT考试中练就的信息定位能力迅速搞定你的阅读作业,但是你会发现你什么都没有学会,什么都说不清楚。中国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多年浸淫中,变得越来越懒了,对结论比对推理过程更感兴趣,把对错看得比思维过程重要得多,这在美国,在高等教育阶段是绝对行不通的。
静下心来,一行一行地读,才能真正看懂书。
3、学习去复述和讨论
中国学生长期在美国课堂做“隐形人”,甚至还瞧不起那些“观点像垃圾一样还说得那么high”的美国人。这些学生最终的结局就是直到毕业,他们仍然无法用英语准确地表达自己,说服他人,连对话都超不过三个回合。
读过书之后要勇于在课堂上提问、讨论、接招,磨砺自己的沟通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力度。
4、不要放弃
很多留学生第一年踌躇满志,结果发现阅读的速度和能力完全无法应付排山倒海的阅读量,于是在后期“学了乖”,想尽办法投机取巧。阅读能力的上升需要一个过程,读不懂的时候,读不完的时候,要接纳自己的挫败,给自己时间。
5、结伴而行
我在国外的第一年,与一位尼泊尔国际生和一位韩国国际生成了很好的朋友。我们三个人当时阅读的能力都不太够,所以我们约在每个星期二去学校的一个露天天井里一起吃午饭,顺便为彼此补课。我们把已经读过的部分用口述的形式分享给对方,以此来达到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
就这样彼此支撑着度过了那段上不来气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