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的患者宜吃以下食物:一,五谷杂粮,如小麦面、荞麦面、燕麦片、玉米面、紫山药等,富含维生素b,多种微量元素及膳食纤维的食物。以低糖、低淀粉食物或者是以粗粮及蔬菜等作为主食。二,豆类及豆制品,豆类食品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且豆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糖高的患者可以食用。三,苦瓜、桑叶、洋葱、香菇、柚子、青南瓜、可以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最理想的食物,如能长期食用则降血糖和预防并发症的效果会更好。但是,血糖高的患者应该知道,上述食物也是适量的摄入,不可过量,过量摄入的话也容易导致血糖高。
百度百科有史以来高血压最高记录是多少?
“三高症”是指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它们是现代社会所派生出来的“富贵病”,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相互关联。如:糖尿病人很容易同时患上高血压或高血脂症,而高血脂又是动脉硬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弹性差加剧血压升高。所以,出现这三种疾患中的任何一种,后期都易形成了“三高症”。2危害人类致命的“头号杀手”。在中国人的十大死亡原因中,与代谢疾病相关的死亡率就高达35.7%,与“三高”相关的死亡人数也占总死亡人数的27%。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已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形成“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高血脂可以引起血管栓塞;高血压可以引起脑出血和脑血管破裂;高血糖可以引起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明确提出,防止心血管病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减少“三高”和控制“三高”。3临床表现(一)高血压高血压病是当代最常见的流行病之一,早期高血压病人可表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手脚麻木、疲乏无力、易烦躁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为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其轻重与血压增高程度可不一致。后期血压常持续在较高水平,并伴有脑、心、肾等器官受损的表现。这些器官受损可以是高血压直接损害造成的,也可以是间接地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产生而造成的。这些器官受损的早期可无症状,最后导致功能障碍,甚至发生衰竭。(二)高血糖最常见的高血糖症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代谢异常。此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时可以引起全身性疾病,使人致残、致盲,甚至致死。糖尿病的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下降。高血糖病人要注意控制饮食,低糖低盐,加强锻炼。(三)高血脂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会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部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老年痴呆等疾病。4病因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掺杂在血液中,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血栓容易在血管的拐角处,或者瓶颈处堆积,钙化。同时血栓越来越多,使血管直径缩小。心脏为了保持足够的供血量,就增加血压,造成高血压疾病。如果血压过高,可能导致血管崩裂,于是产生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果由于堵塞供血不足,即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5预防高血压 一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大喜大悲。人在情绪波动,出现大喜大悲时,交感神经就会兴奋,使心跳加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舒张压明显上升,如此反复,血压升高,便会引起高血压病。二是生活要有规律。有规律的生活, 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做到劳逸结合,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白天要有1~2小时的活动时间。三是合理饮食,避免肥胖。合理的饮食是指高纤维素、低盐及低脂饮食,应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物等,以免引起肥胖。严格控制食盐的用量,每天以4~6克为宜。钙剂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多食用含钙较高的食物,例如:牛奶、虾皮、萝卜、蜂蜜等。四是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适当的运动锻炼,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对预防高血压病有积极的作用。可根据各自的情况不同,选择快步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做一项运动都要注意运动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可见效。糖尿病 预防糖尿病关键是做到“多懂少吃勤运动,精神放松少得病”。多懂,即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对其危害多懂一点,对其预防措施多懂一点;少吃,就是让摄取的总热量少一点,不只是主食要少吃,而且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要少吃,要科学合理地吃,不要胡吃乱吃;勤动,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再加上锻炼,身体就不至于过胖,不肥胖,得糖尿病的机会就会减少,控制体重是很重要的一条;精神放松,是指做好自我心理调节,一个好的心态对预防糖尿病具有积极的作用。高血脂症 一是合理调节饮食结构,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等),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水果、蔬菜、面包和谷类食物等)。二是改善生活方式:(1)减肥,肥胖就是脂肪过剩;(2)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可引发和加重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发展;(3)控制饮酒。少量饮酒对身体有利,多饮则有害。酒热量高,多喝加重肥胖;(4)进行有氧运动(慢跑等)慢性病以井喷态势发展如今,感冒、咳嗽都不算病,只要一病就是危重疾病,甚至是绝症。尤其,以肥胖、癌症、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为首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快速在中国蔓延。除意外事故外,慢性病致死占总死亡率的80%以上。201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高达9400万;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年癌症的发病人数约为200万,死于癌症的人数超过140万;全国血脂异常患者已达1.6亿人,超过1.25亿的肥胖症患者,3.5亿人超重和肥胖人群,1.6亿人患高血压。目前,中国正进入慢性病的高发期,也是慢性病的重灾区,未来10年约有8000万中国人将死于慢性疾病。一、慢性病的特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慢性病的潜伏期非常长,如果我们稍加注意一下身体发出的信号,就能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因为慢性病的特点是可防、可控、不可根治。一旦得了慢性病,则不可根治,且终生携带,其并发症、死亡率、致死率极高,治愈率极低。2010年,我国平均每人输液8瓶,远远高于国际2.5~3.3瓶的水平。我国因慢性病一次住院要花掉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50%以上,是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1.5倍,仅慢性病的医疗费用的增长,已超过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即便如此,也不能控制疾病高发的趋势。二、 预防重于治疗西医对待疾病,在于对症状的控制,例如:得了高血压用降压药,得了高血糖用降糖药,这样是绝对根治不了疾病的;中医对待疾病,在于调理疾病;而营养的目的是修复细胞,将疾病扼杀在萌芽中。血压高建议大家喝路丁茶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