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关注高校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我本人没有在国外上过博士,不过,做招聘工作十来年,招聘的海外博士超过百人。这些博士毕业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香港、英法德、荷兰挪威西班牙等等,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学生的主流留学地。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也大概窥视到国外博士的培养的一些门道。
总的来看,国外博士导师在博士培养的方式上跟国内导师并没有什么不同,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导师可能在管理的宽松程度上不太一样,但同样会有考勤考核、个别指导,定期组会,定期汇报等等。很多985高校硕士毕业出国读博的学生回来,都提到国外实验室的氛围跟国内差不多。很多学生称导师为老板,甚至老头,多半是亲切,没有任何不敬的意思。
不过我们也发现,国外博士人才培养质量高于国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环境而非导师个人力量。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是培养体制。国内的导师和博士是师生关系,从学校角度,导师更多的是教育培养的职责和义务,即博士培养质量好坏在导师。而国外导师和博士的关系更像是一种雇佣关系,导师给钱给条件,其余都是博士自己的事情了。博士不但要做自己的研究,还有义务给老师打工做项目。当然,如果博士觉得导师不好,可以fire导师,同样,导师如果觉得博士很难做下去,为了不浪费资源,也会fire博士。也就是说,压力都在博士身上,博士必须拼命。
其次在培养条件上。如果说上面一点大家感觉还不明显的话。那培养条件差距就相当明显了。虽然近年来,国内高校的研究条件有明显提升,但整体上与国外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另外,在国际化程度上,差距更是明显,在国外读博士,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是常态,是必修课,但在国内,很多博士几年下来也就参加过一两次在国内举行的“国际会议”,很难接触到前沿的思想和进展。还有在博士课程设计上,国内博士的文化课学习大多都是水课,似乎学校默认博士专业基础扎实,但国外的文化课难度却非常大,考试也很严格,可能每门课都不亚于国内的一次本科毕业设计。还有博士的待遇,在美国等国家,博士生的收入完全可以养家糊口,读博期间博士不用操心生计问题,可以更专注研究。通过这些途径的全面锻炼,国外博士的培养质量肯定会更高一些。
最后是学术环境上。整体来说,西方国家的在学术方面的人情因素更少一些,评价更公正,在导向上也更合理。像美国,虽然也很看重论文,但学术评价上更加看重你具体做了什么,博士期间即便没有发表论文,或者只发表了一些普通期刊论文,但只要导师或其他专家认为你做的工作很有前瞻性开拓性,且卓有成效,就会认可你的学术水平。这种没有量化指标的定性评价需要严谨客观公正的学术风气,这点在国内就很难实现。除此之外,国外高校也很少有乱七八糟的事情来骚扰博士,有事情也会由秘书邮件通知,或者帮忙处理,让博士分心的事情很少,这也是大多数海外博士在外面感觉舒心的原因。
总的来说,中国在博士培养上虽然一直在赶超,但存在比较严重的瓶颈。中国的导师不差、学生不差、条件也不差,不足的还是管理体制、人才理念和学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