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暑期游学热降降温,回归理性眼下正值暑假,各种研学夏令营、国内外游学活动热度不减,而且暑假将孩子送出国感受异国文化成为流行风尚,参与学生人数之多令人惊叹。从形式上看,从名校短期学习、景点游览到户外探险、艺术体验等等,各种主题应有尽有。
“遍访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名校,美国游学特训营”、“看看中国的大好河山”......今年暑假,一些“00后”的朋友圈成了国内外“景点秀”。暑期让旅行社以及一些培训机构看到了难得的商机,形形色色针对学生的“游学团”、“夏令营”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但是记者走访发现,不少游学团都是打着“学”的旗号,却没有多少实际的学习内容,而且价格比一般旅行团高出不少。
暑假,一直是家长们“烧钱”的季节。由于暑期有比较长的空闲时间,父母都希望孩子在知识上和能力上有进一步提升。也正是看中这一商机,一些教育机构和旅行社纷纷针对学生推出了游学项目,将目光盯准了家长们的钱包。
例如,英国美国澳洲游学两周团,需要花费3万元左右;三周常规海外游学语言课程需花费4万元到5万元不等;5天左右的新加坡短途游学价格相对实惠,但也要7000元左右;国内游5天价格普遍都在3000元或以上。
不可否认,游学确实能让孩子受益匪浅,长了见识,也学了东西,但游学带来的收获与付出的金钱是否成正比、用重金购买的成长锻炼能否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短暂的出国游学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等,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媒体的公开报道中不难发现,学费不菲的游学团体验多是走马观花,两周的行程覆盖国内外各大名牌高校、旅游景点等,学生在此过程中更多是玩。除此之外,还有各类购物溜逛项目,跟很多常规的旅游团并无二致。对于出国游学的孩子们不仅没有锻炼口语、学到知识,更多是通过在朋友圈晒吃晒喝形成炫显之风;国内游学也过于走马观花,能学到的东西微乎其微。
从这个意义上看,标榜学知识、开眼界的暑期游学多少变了味,或者说跟游学似乎没多大关系,就是一次旅游。虽然有这些明显的弊端,但很多家长为什么还要固执地将孩子送去游学?
一来,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出去学习总比待在家里打游戏、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好,并且认为孩子只要离开了自己,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就会学会自立。事实上,孩子缺少的成长锻炼是家庭教育的不足,陌生的短暂的新环境并不能对其进行弥补。
游学是一种深层次的经历,而不只是一个开眼界的过程,家长们在帮孩子选择这些游学团时一定要认真研究行程,慎重选择。游学的本质在于以学为主、以游为辅,里面这个“游”字并不等同于游玩,而应该是“游历”,通过不同方式更深入地体会各个地方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以更好地学习、理解、运用。当然,不是反对游学,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多走一走开阔孩子的视野也是好事,但以学习为目的的短期游学,相比较之下意义的确没那么大。
另外,家长在选择游学种类时,不应该盲目地觉得“贵的就是好的”,而是着重内容和品质,研究好游学的设计内容是否能够真正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坚毅品质、生活能力等。家长们不妨在暑期里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入手,或者问下孩子意见,综合所有情况后,给他们一个更加合理妥帖的安排和规划,不去攀比,也不去跟风,让暑期游学热降降温,回归理性。
来源 番禺日报 殷嘉杰